作者:陈金菊 编辑: 发布时间:2016-04-28 阅读次数:
王典涛是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的一名大三学生,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台州市天台塔后民宿协会的执行理事。从2014年10月开始,这名小伙子将自己老家的房子打造成旅游民宿,并逐渐帮助村子里的其他15家农户都建起民宿。
趁年轻多出去走走 ,不然你会以为眼前的就是世界
“我每年都会去当背包客。我去过挺多地方,有时一个人,有时约上三五好友,有时也和陌生人结伴而行。其实旅行是一次修行,在路上你会看到许多听到许多,自然也就能明白许多。”说到旅行,王典涛精神焕发,眼里透出光来,“我热爱旅行,热爱生活,我愿意用自己的脚去丈量土地,我愿意用心灵去欣赏每一处风景。这是我生命的重要意义。”
发现身边的美, 愿意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
王典涛的老家在天台的塔后村。村子坐落在赤城山脚下,环境极美,周边有著名的隋朝古刹国清寺、华顶国家自然公园、霞客古道、琼台仙谷等旅游景点。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赚钱,留下了许多老人和小孩,自己一片古色古香的淳朴民宅。
“从前在当背包客去旅行时,我住过青年旅馆,也住过当地居民专门为我们腾出的空房间。这既省钱,也能更贴近民俗。当看到家里闲置的老房子,我突然很想用那种旅行的美好的感受来给它装饰。因为我学的是土木专业,这个专业对装修材料的选购、房间布局设计都有所涉及,所以尝试一下也无可厚非。”王典涛翻出一些照片,指着其中一张说道:“我把这些房间都定义了不同的主题,有大床房、家庭套房等等,这样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当然在美观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既然周围都是美景,那么房子内部我也希望能给他们轻松舒适的感觉。”
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2014年的10月,由王典涛亲自参与设计与改建的陶园农家乐正式对外营业。为了招揽生意,一方面王典涛积极参加学院相关创业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如何进行营销、策划等,另一方面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跑出校外,介绍家乡的优美风景,也介绍自家的民宿。在他的努力下,晨光文具、上海指南针俱乐部、风行者俱乐部等都成为他的客户,携程、艺龙等旅游网站也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将自己家生意做得小有成色之后,王典涛不忘带动老家的邻居们一起创业。“村里很多房子都是闲置的,如果能把闲置房利用起来,大伙都是很愿意的。”在他和村里干部的帮助下,村里前后有16户人家做起了民宿生意。
天台塔后村渐渐成了一个民宿村,并成立了塔后民宿协会,统一实现民宿的前台接单与售后服务,20来岁的毛头小伙王典涛也成为这个协会的执行理事。由于还是在校大学生,王典涛与协会会长的工作大多是通过微信视频来开展的。
在家乡做起民宿,村里老人不再孤单
从当初的开业到现在,王典涛家的农家乐创收8万余元,其他的民宿也都有3万-8万元不等的收入。“我们村里其实也出过几个大老板,钱是不缺的。但村里留守老人多,缺的是子女围绕在身边的幸福感。”王典涛说,民宿因为体现着当地独有的人文气息,来住宿的人都很喜欢与民宿老板做长久的交谈,这样恰好可以弥补留守老人们内心的孤独感。王典涛坦言,当初选择做民宿也正是希望父母老了之后有一个精神寄托。
有钱可以赚,又有那么多游客来村子里与大家做交流,许多村民都非常支持王典涛的做法。而且大家惊奇地发现,自从大家团结一心投入建设民宿村后,周边环境以及村民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目前,这个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旅游特色服务,打造集垂钓、登山、骑游、赏花等于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现在来我们村旅游休闲,我们可同时接纳200人住宿,1000余人就餐。”王典涛骄傲地说。对于未来,王典涛有更多的计划要去实施:开发绿色农副产品、推出亲子游、加大家乡的品牌化宣传……
在青春路上,与梦想同行
“现在来我们村旅游休闲,我们可同时接纳200人住宿,1000余人就餐”王典涛骄傲地说。“这只是一部分,我还有许多计划,比如开发绿色农副产品、推出亲子游……在未来,希望我们村能变得更加美好,能为游客们提供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