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21-10-25 阅读次数:
仅仅使用9张竹皮和60根竹条的桥梁,可以承载76公斤的重物,甚至挑战更大重量。结构和力学的巧妙结合,使得原本脆弱的竹条迸发出“四两拨千斤”力量。
日前,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圆满落幕,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沈鑫宇、罗云、郑美馨等组成的参赛队在周向前、徐婷俊、周亚刚、徐小江老师指导下沉着应战、稳定发挥,荣获全国二等奖第一名,浙江省本科组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本次比赛全国共有550所高校,1148支队伍参赛,其中不乏清华、同济等国内顶尖名校。
本次大赛以“变参数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为赛题,立足于目前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背景,同时考虑到该范围内观光塔方便装配、人群荷载多的特点。比赛的评判标准为承受最大可选择荷载的前提下模型质量最轻,也就是说只有质量最轻、承载能力最大才能笑到最后。
从校内初赛、决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从初春到立夏到霜降,温州理工学院团队经过100多次的反复尝试,270多天的日夜奋战,10个方案的接连失败作品,终于选定了自己的模型方案。而桥梁的通航高度,支座高度自己各荷载点重量都是赛前抽的,总共有27,216,000种可能。比赛现场,历经两天,长达16.5小时的现场制作,作品“源竹”制作成型,长1.2米,高0.5米,宽0.6米,大跨处长0.7米,悬挑0.49米,193.2克重,桥梁分为桥身跟龙门架两个部分,大跨处采用桁架桥面和拉索结合,悬挑处采用拉索和悬索结合,分别抵抗76公斤静载和5公斤铁球动载。
据悉,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首批全国大学生九大学科竞赛之一,是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批准的省级一类学科竞赛项目之一,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大学生工程结构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高水平学科竞赛。
本届赛事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周文龙、党委副书记吕朝辉等校领导亲切慰问比赛师生团队,副校长孙芙蓉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学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