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学院新闻

以青春之名,筑城市之景|温州理工学院2024届建筑学“拂晓·毕业设计展”成功举办

作者:应子怡、曾丝苇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5-21 阅读次数:

5月18日上午,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学系2024届“拂晓·毕业设计展”开幕式于温州市版权馆顺利召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郑华、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王媛媛、温州理工学院人事处处长李博教授、温州设计集团党委委员童宗煌、温州市创意设计中心主任邓亮、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教事业部浙江区域经理蒋赞港、硅谷Collov AI科技应用公司华东区负责人闫海林、 温州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温州建筑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池丛文等。

e6156f463da71afa378e6dcf7d89379

温州理工建筑学专业从2014年开设以来,以“精设计、强实践、聚创新”教育为主线,聚焦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乡村振兴、建筑人文等关键环节培养具备多元广阔学科知识背景、设计能力、创新意识,能服务于各类建筑设计单位的高素质应用型建筑智造人才。本专业是首个获评温州市特色优势专业的建筑学专业。拥有浙江省“十三五”、“十四五”大学生实践基地,省级一流课程等省部级教学项目20余项。近三年,学生获省一类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百余项。多年来,该专业始终明确应用技术型专业定位,积极回应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和美乡村等重要战略背景下对建筑人才的迫切需求。

619d4d27b111eba14f8af744e5f8c50

IMG_256

IMG_256

 

c12ba66274445d4309fedc6a10415e1

开幕式上,主持人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辉指出,青年建筑设计师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智囊团、先锋队”,需要为“强城”发力,与城市“共生”,并为2024届毕业生送上真诚的祝福与真挚的期望,“以青春之名,筑城市之景,天光拂晓,未来可期。”

DSC00083

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郑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伴随着“强城行动”、城市更新等行业新风向的兴起,建筑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更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拂晓”这一主题也反映了属于建筑设计师的新机遇、新挑战已展开华章。希望社会各界、行业专家能够继续支持本专业的发展,筑“强城”空间、创“强城”辉煌。

eddcfc1f064d0f918574e76901b0ea9

  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阮长锋对2024届考研成功的同学做出表彰。本届毕业生一共51人,研究生拟录取11人,考研上榜率超20%,录取学校有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建筑名校,创造了建筑学考研的历史新高。

DSC00108

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工业大学拟录取研究生周欣雨同学代表2024届毕业生致辞发言,向母校及全体教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DSC00132

DSC00142

DSC00158

建筑学作为地方应用型专业,致力于推动校企合作,拓宽教育资源和平台,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培育真正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新工科建筑智造人才。以本次展览为契机,成功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创意设计中心、硅谷Collov AI科技应用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培养优秀的青年建筑师人才,为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升级贡献高校力量。

展览由建筑系共51位毕业生毕业作品组成。来自建筑学的毕业生们将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诠释着对建筑设计的追求、对建筑行业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怀。(以下为部分作品节选)

作品《古城旧事——温州华盖山城墙博物馆》立足于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面对城市文脉空间存在的消逝问题,在保护城市文物古迹的前提下通过探索城市与历史的关系。遵循保护原址与环境的原则,从“空间叙事”与“历史关联”的角度,意图建立起与古城墙相联系的纪念性建筑,通过复原、修复等手法,使得建筑与华盖山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营造与城市交互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总体策略为“再现”,希望延续城市轮廓城墙肌理,重现重现意向与斗城格局,将该区域营造为充满历史意味与居民休闲活动的城市记忆核心区。

作品《盒子社区与迁徙自由》讨论了现代都市环境下住宅模式盒子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对盒子住宅新模式的探索选址上与城市机理不同,但街道内的住宅与塔楼的布局却是有共性而无个性,建造技术不该割裂人文与社会心理城市肌理取决于城市规划,与地域性特征,但是在个不相同的城市规划之下,居住区与工作职能分区的城市空间确愈发相似,城市人口涌入,居住不得向天空谋求空间。

作品《雪溪乡废弃工厂改造设计——数字游民的源空间》旨在将地方工业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数字游民的新型群体相融合,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以废弃工厂为入户空间,联通周边民宅和滨水空间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在废弃工厂的设计中,保留了工业遗产,形成展成性质的工业纪念碑,通过夸张醒目的红色管道向世人展现地方工业精神;在主体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选取了数字游民共享、协作、交流等元素,将其应用于现代办公共享空间。希望通过本次设计,让更多人了解到废弃建筑更新以及现代办公发展的新面貌及其现实意义。

 

文字/应子怡、曾丝苇

图片/胡誉晟